作者:xiongchangyong发表时间:2021-06-11 阅读次数:1193
尊敬的家长朋友:
您好!
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,结合我校实际,现将2021年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:
1、6月12日(星期六)至14日(星期一)放假(一至七年级),三至八年级于6月14日下午返校进行晚自习。
2、八、九年级分别根据会考及中考安排执行。
3、各学段离校及返校的具体安排请根据班主任的通知执行。
预祝您端午安康!
乐山高新区嘉祥外国语学校学生发展中心
2021年6月10日
安全提示
(一)疫情防控
目前新冠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放松,根据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,请做好个人防护,按要求佩戴口罩,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常通风。建议家长及孩子不跨省流动,不前往国外及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,保持安全社交距离,不要组织、参与大规模聚会、聚餐等聚集性活动。
(二)防溺水安全
夏季汛期来临,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,请家长教育孩子牢记防溺水常识,提高自救互救能力,加强孩子监护,避免溺水事故发生。
务必做到“六不”:
1.不私自下水游泳;
2.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
3.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
4.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和活动;
5.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
6.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(三)森林防火安全
教育引导孩子坚决不玩火、不带火源进山入林,主动宣传和劝导身边人不违规用火,发现火情及时告诉家长或拨打12119报警电话。
(四)交通安全
遵守交通规则,不乘坐“五类车”,家长骑电动车必须按要求佩戴头盔,限载一人。绿色出行,安全第一,文明先行。
(五)居家安全
加强孩子的防火、防电、防雷雨、防台风安全教育,恶劣天气减少外出。
(六)身心健康
关注孩子心理健康,多开展亲子活动,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注意饮食卫生。
端午简介
“端午节”的来历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、龙节、正阳节、天中节等,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
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,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。2006年5月,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自2008年起,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2009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
端午习俗
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,过端午节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,由于地域广大,加上许多故事传说,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,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。
扒龙舟
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,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,乃遗俗也。据《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》称,早在7000年前,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,并加上木桨划舟。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,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。
挂艾草与菖蒲
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,来源亦久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。如挂艾草于门,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采艾以为人,悬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,又可制艾绒治病,灸穴,又可驱虫。五月艾含艾油最多,(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)所以功效最好,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。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,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,人们用它来驱病、防蚊、辟邪。
端午食粽
端午食粽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。粽,即“粽籺”,俗称“粽子”,属“籺”的其中一种。“籺”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,籺有很多品种,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,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。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、馅料和箬叶(或柊叶)等,其花样繁多。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,粽形成了南北风味;从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端午食粽的风俗,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,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、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,而且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
友情链接:
嘉祥集团官方微信
乐山嘉祥官方微信
© 2010-2025 ©2020 嘉祥教育集团 蜀ICP备18025807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106号